金标达服务热线
一、产品介绍
金通实验室认证认可LIMS系统V2.0(企业版)(简称金通LIMS系统2.0)是基于金通实验室一体化信息管理解决方案和金标达20多年5000多家实验室认证认可咨询经验,在金通LIMS系统V1.0应用的基础上,从当前实验室实际出发,全新打造,改变传统实验室管理繁琐与不便的现状,最大限度地解决实验室管理所面临的痛点和难点,实现人员、设备、耗材、业务、质量、文件与记录管理全信息化、无纸化、规范化的一个管理新模式,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实现实验室认证认可迎检、又符合ISO/IEC 17025:2017等标准要求的信息化管理产品。
二、产品特点
1、满足认证认可要求
本系统从实验室检测/校准过程管理到相关体系运行记录表单全部按照CNAS CL01:2018《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》(等同ISO/IEC 17025标准)、RB/T 214-2017《检测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测检测机构通用要求》标准以及管理体系文件规定进行设计与开发,功能完善,符合评审机构评审要求。
2、统一的工作流引擎,事务驱动,工作协同,化繁为简
系统具有自动工作流程,流程可以按时间需要设置,每个步骤可以设置参与该项工作的岗位,每步工作完成后,便可以将工作流转到下一个环节,系统会自动改变工作状态,实验室人员按事务提示,在代办事宜栏处理要做的工作,解决何人何时做何事的问题,真正做到各司其职,多人分工合作,工作协同。
3、全电子化记录表单,记录永久可追溯
实验室活动与管理记录全部实现电子化,审批提交后自动分类归档,并将与事务相关记录和文档相关联,消除原有纸质记录收集费时费力,归档不到位的问题,确保记录不因人员变动而丢失,永久可追溯,实现实验室知识管理。
4、自动化程度高,任务提醒
能够自动生成检测涉及的各类编号,自动按实验室人员配置分配检测任务,按任务自动分配样品给检测人员,自动判定检测结果,自动生成检测报告,检测记录与报告按委托任务自动组合归档。具有自动工作流程,定时产生计划任务,具有任务自动提醒。记录审核完成后分类自动归档等。多种提醒方式贯穿系统,让用户能无遗漏完成工作。
5、实现内审与管理评审
系统实现内审与管审全程管理,报告在线编制更方便,效率更高,为审核与评审提供查询与统计功能,解决了内审与管审难以获取体系运行情况的难题,并实现内审与管审材料自动归类集中存档。
6、设备的管理清晰明了
严格按照检测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设备管理要求进行管理,设备台账及其检定/校准、使用、维护、期间核查记录管理清晰明了,能及时提醒相关人员送检设备,能追踪设备的各种状态。
7、支持条码应用
按照客户需求,生成一维或二维条码标签,样品、耗材、设备应用条形技术码进行管理。
8、管理决策数据支持
实验室活动与管理统一到本系统应用,数据互联、互通与共享,管理人员通过数据支持,全面掌握实验室活动与管理体系运行状况,并为内审、管审与改进提供数据支持。
9、权限设置灵活、方便、安全
可对权限组或个人设置用户和权限,权限划分精细;系统日志详细、可查,能最大程度保证系统与数据安全。
10、实现实验室认证认可迎检
系统能按实验室认证认可评审的内容与要求,支持评审员现场或远程追溯和审阅体系运行的各类记录,节省了评审前实验室重复准备纸质记录的工作量,降低了人工强度
本系统以检测过程管理和资源管理为核心,以质量管理为保证,化繁为简,提高工作效率,降低人员强度,减少差错的产生;实现实验室信息与数据的互联、互通与共享,以及实验室活动业务联动与管理决策支持功能;具备管理任务有序展开,管理工作自动提示,管理信息集成展示;能轻松通过CNAS和或市场监管部门的定期评审、飞行检查,有效维持实验室认证认可成果。
金通LIMS系统适用于各类检测/校准实验室管理数字化转型,满足客户日益增加的对实验室标准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发展的需要。
三、检测/校准实验室管理现状
1、手工管理
实验室管理目前大量处于人工管理状态,哪些管理体系记录什么时候填,谁填,怎样填写,如何归档管理,实验室管理信息收集困难,困扰着实验室人员。
2、“二张皮”现象
实验室管理与管理体系运作相脱离,做的是一套,管理体系规定的是另一套,质量管理流于形式。
3、工作效率低下,重复劳动,时间耗在简单劳动中
管理体系记录填写繁琐、不规范,多人签名费时,记录归档不及时。人员变动频繁,这些记录后续无人维护,追溯难,耗费大量人力、纸张和存放空间。
4、检测过程难于真实、有效、实时再现,人为因素较大
收样、流转、出报告、发放等环节数据重复录入,容易出错,质量难于保证。
5、实验室数据孤立、不好用、不会用、不善用
实验室信息管理和数据共享意识不强,接口不统一,导致数据资产相互割裂,自成体系,存在信息孤岛。
检测/校准原始记录填写不规范等问题,无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,导致数据不好用。
实验室的数据来源多、关系复杂,数据潜力与利用还有待提高。
对数据所有的要求尚不健全,数据治理体系还不完善,数据“不善用”的问题较为突出。此外,数据保护意识、内部管理薄弱,数据泄露可能影响实验室公信力。
6、传统管理模式跟不上实验室发展要求
随着实验室管理工作规模越来越庞大,传统模式暴露出了很多弊端,信息、资源、数据、经验的共享停留在传统纸面上,实验室管理层无法准确及时掌握实验室活动与管理状况,获取相关信息难,工作效率低,管理手段低下。
7、证书维持力不从心
不少通过认证认可的实验室,往往是质量主管在监督评审或复评审前忙着组织补体系运行记录,实验室认证认可证书维持力不从心。
8、部分客户已上的LIMS系统不能“见光”
大多数LIMS系统因功能不能充分满足CNAS-CL01:2018、RB/T 214-2017要求或是手工管理方式的翻版,无法将LIMS系统记录和报告直接提供给第三方评审机构评审。
由此可见,目前检测/校准实验室管理迫切需要一套面向实验室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,全面满足CNAS-CL01:2018、RB/T 214-2017标准要求和第三方评审机构审核要求,将信息系统应用与实验室管理体系有效结合,减少人力投入,降低工作量,提高工作效率,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,确保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。
四、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意义
1、实现实验室高效率、高效益、高质量的发展,是建设智慧实验室的目标和价值体现。对实验室而言,标准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是通往智慧实验室的必由之路
将实验室管理逻辑进行梳理,并模块化,实现工作协同,将实验室管理数据互联、互通与共享,为检测实验室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。同时,保证提供数据的可信化、证据化,实现实时可溯源的服务,保证检测活动中各个环节的质量与安全,加强对实验室业务的监管,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,进而提升实验室的形象。
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后,实验室对推动管理信息化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更深刻,态度更坚决,认同信息化的实验室数量由37%提升到52%,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已是当务之急。
2、对行政监管部门而言,信息化是提升监管效率的重要举措和抓手
国家认监委自2019年起要求相关检测检测机构上报检测报告编号,强制检定系统纳入统一上报系统,校准服务纳入公示平台等,都对实验室的数据监管提出明确要求,对监督规范实验室行为、提升实验室公信力产生良好的作用,对实验室不良行为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。